
新湖南客户端10月23日讯(通讯员 蒋浩华)有一种坚守,叫不忘初心;有一种责任,叫使命担当;有一种信念,叫禁毒扶贫;禁毒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特殊阵地,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,也是扶贫领域难啃的硬骨头。
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,东安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、省、市禁毒工作决策部署,深入推进禁毒重点整治、示范创建和扶贫工作,全县272名涉毒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,禁毒工作实现里程碑式意义。
禁毒扶贫着眼于“实”,在于禁毒扶贫工作责任到位,东安县建立了县委书记、县长双组长、双牵头机制,按照县委常委联点联乡、禁毒委领导分片包干管理,实行挂图作战、挂名蹲点、挂牌销号制度,推动县、乡、村三级联点督导,全面落实产业、就业、教育、政策等帮扶措施,确保涉毒贫困人员实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目标,不断强化涉毒贫困人员正面教育引导,切实增强涉毒贫困人员脱毒脱贫的内外动力。禁毒扶贫工作伊始,县禁毒办将272名涉毒贫困人员脱贫任务分解至各乡镇禁毒办,由各乡镇禁毒专干、村辅警、乡镇村干部、网格员和职能部门开展“六位一体”扶贫帮教,确保管控无漏洞、帮扶不缺位。各乡镇禁毒办和扶贫办组织专人落实一人一档、一人一策和一户一方案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、扶得起。
禁毒扶贫着眼于“深”,脱毒不脱贫、脱毒不牢固,脱贫不脱毒,脱贫不持久,东安县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和戒治帮扶措施,对吸毒人员不定期开展吸毒检测,切实帮助涉毒人员戒除毒瘾、回归社会。对于吸毒成瘾的涉毒贫困人员,采取强制隔离戒毒措施。近年来全县共强制隔离戒毒64人,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涉毒贫困人员,严格落实尿液检测、毛发检测、心理评估和戒毒治疗措施,深化就业帮扶,组织他们接受(SYB)职业培训,提高就业能力。3年共促使6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涉毒贫困人员参加劳动技能培训,做到脱毒脱贫两不误、两提升;并落实强兜底保障,将20余名涉毒贫困人员及家庭成员中因年老、体弱、年幼、多病、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的,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畴,确保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。东安县舜皇村邓某、彭某两夫妻因吸毒上瘾四处借钱,欺骗父母和亲友,他们到了学龄的女儿连学费也交不起,邓某的父亲一气之下重病卧床不起,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被摧毁。舜管局禁毒办负责人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谈心谈话,为其量身制定了戒毒+脱贫计划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通过一对一的帮教帮扶,逐步引导邓某夫妻两人树立信心,并积极引导其就业,邓某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主管,彭某也做起网络带货主播,并把女儿接到了县城上学,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。对社会面涉毒贫困人员,指定专人落实管理措施和定期检测,做到脱毒干净彻底。
禁毒扶贫着眼于“远”,从近年发展路径来看,不少乡镇禁毒办结合产业扶贫实现涉毒人员及其家庭脱贫。在此过程中,禁毒贫发挥了重要作用,扮演着既“输血”又“造血”的角色。常言道“源远方可流长、根深才能蒂固”,可以说扶贫最持久的力量就是发展产业,但产业的扶持不在一朝一夕,发展产业难度更大。基于此,“帮一把”和“扶一程”显得尤为重要。东安县将“蓝结家园”与产业扶贫政策等进行对接,拓宽延伸禁毒扶贫的领域,积极发展特色养殖、种植业,并搭建电商等平台帮助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。东安县紫溪市镇帮扶1名康复人员成功创办了野兔养殖场,大庙口镇教育引导3名种植罂粟的群众主动铲除罂粟,发展柑桔果园,培育出远近闻名的“白沙金桔”。同时“远”还体现在禁毒扶贫和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、有机联系的,将禁毒扶贫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应用到服务乡村振兴中去。县禁毒办通过重点帮扶花桥镇康复人员唐某,在杭州市成功创办了羊毛衫公司,今年在家乡建立了分公司,产值超过500万元,吸收镇村80多人就近就业。
责编:唐珏婵
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